2016年1月5日星期二

克隆氏症可致穿腸 長期肚屙、大便帶血為徵兆


肚痛、肚屙不能輕視,若發作次數頻密兼體重下跌,或是患上克隆氏症的徵兆。克隆氏症是其中一種炎症性腸病,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,本港克隆氏症病發率過去20年上升6倍,平均每年每10萬人中約1.5人患病,本港發病率更為亞洲第一;惟不少病人發病初期誤以為是腸胃炎而延誤治療,確診時已出現腸道收窄或瘺管,部份人要做切腸手術。

記者:嚴敏慧
克隆氏症是一種無法根治的腸病,患者因為腸道黏膜發炎,病發時會出現嚴重腹瀉、腹痛、排便次數不規律兼帶有血液和黏液。隨着病情持續,令腸道纖維化,會造成腸道阻塞,亦可產生瘺管,即潰瘍蝕穿腸道,形成洞孔蝕入鄰近器官;若穿腸誘發敗血病、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更會致命。
中大最新研究發現,本港克隆氏症病發率持續上升,1995年前每10萬人中約0.2人病發,現時每10萬人中約1.5人患病,20年間發病率上升6倍。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表示,由於克隆氏症病因未明,相信是遺傳、免疫及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誘發,本港個案上升,相信與飲食、細菌改變等有關。
學系過去亦曾在澳洲及亞洲8個地區包括中國、香港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及泰國等地進行流行病學研究,發現本港克隆氏症發病率為亞洲第一。亞洲克隆氏症個案與西方一樣嚴重,約三成患者確診時已發現腸道收窄或瘺管,估計有近一成病人確診後首年內需要進行腸道切除術。

易誤會患腸胃炎

黃指,本港現時約有3,000名炎症性腸病病人,約一半人為克隆氏症患者,年齡較多介乎20至40歲,亦有6至10歲的兒童個案,但不少人確診時病情嚴重,因為患者會將病發初期的腹痛、肚瀉,誤以為是患上腸胃炎。她強調腸胃炎數日內會痊癒,不會時常出現,但克隆氏症發作頻繁,「每個月都屙」,並會出現嘔吐、沒胃口、生痱滋等,更有可能大便帶血,若有異常應及早求醫。
現年33歲的Tracy,12歲時確診患克隆氏症,發病初期亦誤以為屬普通腸胃炎,「嗰時升中一,兩個月不停屙同發燒,檢查幾個月先知係克隆氏症」。之後她病情一直反覆,每年暑假都要住院,先後因膿腫接受兩次大手術,右半結腸已經切除,更因不時發作不願出街,「嚴重劇痛,試過一日屙廿幾次,食碗米線都要屙3次」,幸現時獲處方生物製劑,病情暫可控制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